‘开云首页’退耕还林为大足增添绿色底蕴
更新时间:2025-07-07 06:51:01
中国绿色时报11月20日报道重庆市大足县,以大足石刻享誉海内外。自重庆市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大足县一直持续推进。10年后的今天,大足县除了拥有“石刻之乡”的名片,还拥有另一张新名片:“林业之乡”。
大足县也因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成效突出、生态环境大为改善而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8年,大足县以“创建森林城市、建设宜居大足”为主线,以兴林富民和统筹城乡绿化为重点,狠抓全县森林工程建设。退耕还林作为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史上投资最大、参与农民最多的一项大型生态建设工程,更是森林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前期为森林大足提供绿色底蕴,后期将强力推动森林大足建设。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大足县林业局与各相关部门、工程实施乡镇密切配合,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27.1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5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1.0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
工程惠及6万多户退耕农户、22万余人。退耕还林为大足县乃至重庆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重庆建设作出了贡献:一是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工程实施8年来,全县林地面积增加了27.1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24.96%增加到现在的31%,提高了6.04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78.8平方公里,全县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是增加了退耕农户收入。工程实施以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15.5亿元,22万多农民从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中受益。
工程完成后,退耕还林直补资金累计可达4亿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已成为当前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实施还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他们从事多种经营和外出务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是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全县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优质笋竹基地5.5万亩、巨桉基地8万余亩。在退耕还林工程的辐射带动下,各地发展特色经济林的热情空前高涨。
四是建立了生态保护屏障。工程的实施,改善了退耕还林区生态环境,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建立起农业增效的生态保护屏障。各地通过加大对高产、稳产农田的建设和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实现了科技兴农、精耕细作、减地不减产的目标。
五是提高了全民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广泛宣传、工程推进、政策落实和生态经济效益的显现,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改善生态的重要性,全民参与退耕还林和其他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遏制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本文关键词:开云首页
本文来源:开云首页-www.fajima.com